3场无法复制的演出,
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,
9位诗人和13位音乐家的春天之约。
5月10日-5月12日
1862春天诗歌音乐剧场
随春风而来
让浮躁干涩的信息世界浸润在诗意的温柔中
春天,被冠以万物复苏的美名,
人类更把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命名为“青春”。
这个春天,1862时尚艺术中心推出了一档
以“青春万岁”为题的“春天诗歌音乐剧场”。
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位艺术家将以自己的诗歌和音乐为媒介,呈现三台世界首演的原创剧目,他们并不仅仅是商业演出,更是一个联动戏剧、文学、音乐、视觉艺术等领域艺术家跨国、跨界合作的文化事件。
一提到剧场,人们会想到话剧、音乐会、舞蹈、甚至是歌剧,“诗歌音乐剧场”对于还未对诗歌演出有概念的国内观众,对于不习惯在舞台上表现诗歌的国内诗人,对于耗资巨大的主办方,都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尝试。
诗歌小众又文艺,如何吸引大众走进剧场?
诗人总是埋头创作,甚少在舞台上表现自己,为什么不请专业演员?
诗人和音乐家的搭配组合,仅仅是配乐诗朗诵吗?
既然有中文译注,为什么坚持用诗人的母语读诗?
“我们想做一些尝试,改变国内的固有观念。”策演人王寅谈到制作“诗歌音乐剧场”项目的初衷,“在欧美,诗朗诵演出已经很成熟,观众买票听一场诗朗诵,就像听一场音乐会一样自然。诗人会穿起正装,精心准备,献上最好的演出。在国内,诗人和观众都需要去习惯,希望借助剧场这样的舞台,让诗人和观众有更多交流的机会,也希望吸引到更多诗歌圈外的观众能够走进来。”
5月10日-5月12日,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9位诗人和13位音乐家将云集黄浦江畔。既有包括英、德、西班牙等主要语种的诗人,也有瑞典语、斯洛文尼亚语等小语种的诗人,他们都是活跃于当今诗坛,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力的著名诗人,其中既有年逾八十、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老诗人,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诗人,更有欧美当红的新锐年轻诗人。
从36岁到88岁,从熟悉的中文到陌生的小语种,从非遗民族音乐到实验电音,从娓娓道来到铿锵豪迈,诗歌音乐剧场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跨界混搭。不到现场,你可能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:刚刚获得2019普利策诗歌奖的美国诗人Forrest Gander和上海本土实验电子音乐人33EMYBW如何共同演绎一组诗歌;彝族诗人阿库乌雾的《招魂》何以让听不懂彝语的观众泪流满面;翟永明的诗歌和巫娜的古琴能够产生直击心灵的画面感;王寅则打算在读诗之余顺便炸个麦......
考虑到多语种演出,每场演出都会配上中文字幕,帮助观众进入诗人的世界,“诗歌朗诵会有一种气场,超越音乐和语言的魅力,听不懂反而会更多有想象。”王寅并不担心观众听不懂,“诗人对自己诗的理解,是演员和主持人不能比拟的,他们的诠释才是最准确的,每一处空白、停顿都有他的道理。”
在这个舞台上,语言似乎是最有力的诠释,也是最微不足道的障碍。
《我把活着欢喜过了》由88岁的日本“国民诗人”谷川俊太郎、钢琴家谷川贤作、民谣歌手程璧联袂呈现。作为1862春天诗歌音乐剧场中唯一一台专场演出,以诗人一生的回忆为线,用音乐与诗歌缝制出往事的织锦。谷川俊太郎本人将亲自朗读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《春的临终》《自我介绍》《二十亿光年的孤独》等。
《此刻无须知晓生死》是一台跨文化、跨时空的文本与声音实验场。瑞典诗人雅典娜·法罗赫扎德、美国诗人弗罗斯特·甘德、彝族诗人阿库乌雾、中国诗人王寅将与七名中外音乐家联袂登场,用各自的母语对话最古老的乐器——尺八、手碟、箫、口弦、马布、月琴以及最前沿的电音。
《时间美人之歌》则是一场听觉的盛宴,德国诗人亚历山大·古姆兹、古巴诗人维克多、斯洛文尼亚诗人阿莱西·希德戈、中国诗人翟永明将把充满费洛蒙的诗句重新排列,筑构起音与诗的三度空间。
【购票请戳我】